首页 实时讯息

鲁东大学:践行“响应·更新·融合·服务”发展理念 系统推进学校深度转型

更新时间:2025-08-13 04:21:00  浏览:0

鲁东大学自2006年由烟台师范学院重组更名启动首次转型开始,以本科教育扩容为核心,专业布局从师范类向相关非师范领域有序延伸,逐步构建起文理并重的学科基础。2012年,学校入选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创新践行“响应·更新·融合·服务”发展理念,以“严谨、精益、卓越”的质量文化为内在驱动,依托评价改革重构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新模式,率先开启“再转型”新征程,系统性推进学校深度转型发展。

创新“四维理念”,引领转型方向。学校立足时代发展要求,突出战略对接与协同创新,以锐意改革的魄力,系统创树践行“响应·更新·融合·服务”四维一体转型发展理念。其中,“响应”强调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及山东省“十强产业”发展需求,将服务国家所需和区域所急作为学校转型的逻辑起点与基本遵循,确保办学方向与国家和区域发展同频共振。“更新”聚焦战略需求与产业发展前沿,积极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重塑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与能力框架,促进教育供给始终紧跟时代步伐。“融合”致力于打破各类壁垒,大力推动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整合校内外优质产业资源和科研力量,构建协同育人、联合攻关的创新生态,为学校发展注入新动能。“服务”落脚于精准有效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赋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将学校的智力资源与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地方产业升级的实践力量,形成环环相扣、融合统一的转型发展体系。

培育“三维文化”,夯实转型根基。学校将“严谨、精益、卓越”的鲁大质量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抓手,通过树立严谨细致与求真务实的质量意识、构建精益求精与科学规范的质量标准、确立唯旗是夺与追求卓越的质量目标,构建“标准—行动—监控—产出”全链条、多维度的质量监测与保障体系,将质量文化深度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为学校转型发展筑牢质量根基。该体系有效推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学科特区创新打造、“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专业建设、科产教协同平台升级、卓越教学团队锻造、AI和产教融合课程建设、沉浸式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关键举措有机融合,促使质量文化从理念层面转化下沉到实践层面,确保各项改革举措精准落地、高效执行,为学校深度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构建“三维评价”,激活转型动能。学校制定重点业绩评价、二级单位考评管理等系列文件,构建起“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维一体差异化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围绕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等事项,将“数智+产教融合”课程建设、传统与新形态教材开发、教学方法创新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全方位评估教学改革成效。“科研评价”实施“双轨制”,在基础研究领域推行原创代表作评议制度,重点考察成果的学术原创性与学科影响力;在应用研究领域聚焦关键技术突破、智库报告采纳率等实际贡献,突出科研服务产业发展的价值导向。“服务维度评价”以技术转化的经济效益、行业标准制定主导权等可量化指标为核心,精准评价学校对区域发展的支撑作用。同时,建立评价结果与资源配置、学科专业动态调整、绩效奖励分配等直接挂钩的奖惩联动机制,形成“指标设定—过程考评—结果应用—动态优化”的闭环管理体系,为转型发展提供科学导向与持续动能。

深化“四维融合”,提升转型能级。学校不断深化政产学研融合,先后建成海工安全、光电传感材料与器件微纳制造等39个省级产业学院及协同创新平台,承担企事业联合项目、实施成果转化超2200项。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14个、特色专业5个、省级一流专业17个;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14门、省级一流课程71门、省级一流教材10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突出,年均承担国家级、省级“双创”项目560余项,获省级以上竞赛奖项400余项。学校转型发展有力推动了服务能级的跨越式提升。

实现“多维突破”,彰显转型成效。学校积极响应海洋强国建设及山东省“十强产业”发展需求,打造水利环境海洋、集成电路与芯片制造等六大优势学科群。水利工程学科建设成为山东省同类学科中唯一的高水平优势特色学科。新增山东省省属高校首个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等13个交叉学科和工科学科,布局人工智能等17个战略新兴专业,推动应用型学科占比达70%、理工农专业占比达60%;其中,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5‰,6个学科进入前1%,实现了学科专业从同质化向特色化、优势化发展的结构性升级。培育形成了海上航天发射母港与平台、滨海核电冷源安全与绿色海工等10余个优势特色研究领域。主导编制了《滨海核电温排水监测预测技术手册》《滨海核电浓海水入海监测预测技术手册》等4项行业规范;学校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团队保障海上卫星发射“十六连捷”,相关成果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之首,一系列科研成果为国家战略需求提供了硬核支撑。

经过10余年的再转型改革发展,学校先后获批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山东省“双高”建设高校。学校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转型经验入选山东省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典型案例,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树立了应用型高校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示范性新标杆。

(作者:王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