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3年在校生破万,肇庆山区县这所宝藏高校藏不住了|百千万有力量

更新时间:2025-05-25 15:06:00  浏览:0

眼下农历五月将至,肇庆德庆这座县城将迎来一年中最受瞩目的时节。5月27日—6月3日,德庆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之一——龙母诞举办。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每年有数万民众集聚“龙母故乡”,感受龙母文化的民俗魅力。

而今年龙母诞,对于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广演”)的学生来说却很不一般。在龙母诞的8天里,该校将带领数百名学生全程扎根现场,用影像记录下龙母祖庙的人间烟火,完成《龙母诞》纪录片主体内容拍摄。“我们目的是让德庆文旅出圈,把龙母文化向全国推广。”该校联县行动驻德庆县服务队队长杨江勇表示。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校园。学校供图

近年来,这座在当地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高校,正加速助推山区县“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的建设。短短三年间,其在校生规模突破万人,在“县域所需、高校所能”的担当下,这所“山区宝藏大学”正用艺术与教育的双翼,助力实现山区县城的振兴梦想。

德庆文化是座“宝藏”

在德庆永丰镇,广演“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学生正走进腐竹生产车间,用镜头探寻古法腐竹制作工艺的全流程。

他们把镜头瞄准一对年过半百的腐竹制作手艺人,在挑选黄豆、浸泡、磨浆、煮浆、晾晒等精细工序下,一张张色泽金黄的腐竹制作完成。这是广演“康州竹记”学生剧组在永丰镇的拍摄现场。

广演学生拍摄《康州竹记之永丰腐竹》纪录片的现场。梁峰铭 摄

除永丰镇的腐竹外,凤村镇的牛十样、德庆鹅油酥、雄鸡舞和凤鸡舞……这些原本“隐藏”于德庆民间的非遗与民俗,如今正借助“百千万工程”的东风,通过高校艺术创作走向更大的舞台。

“目前,我们融光‘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共制作两个系列的非遗和民间技艺传承纪录片,分别为‘端溪印记’和‘康州竹记’。”该校突击队指导老师梁峰铭介绍。

学生们用镜头探寻古法腐竹制作工艺的全流程。彭昌达 摄

从2023年底开始,该突击队出品的首部德庆纪录片《康州竹记之德庆竹篙粉》已在国内外展映,并获得香港紫荆花电影节优秀纪录片短片。“让肇庆非遗和民间技艺走向全国,是我们的愿景和目标。”梁峰铭说。

在几天后举办的悦城龙母诞,这支学生队伍将再度出击,连续8天蹲点龙母祖庙拍摄,完成系列短视频及纪录片创作。

“团队前后已实地调研龙母祖庙不下10次,在6月2号凌晨,我们将现场安排12个机位和2处航拍,记录仪式全流程。”团队负责人介绍。

该校影视学院学生到永丰镇蓝莓基地采风。学校供图

“德庆文化是座宝藏,我们要做的正是借助‘百千万工程’的契机充分挖掘、呈现,在实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推动德庆文旅发展,实现校地共赢。”杨江勇说。

目前,该校还成立了龙母剧本创作专家小组和“雄鸡舞”非遗科研团队,拍摄了“端州印记之女子舞狮队”等纪录片,并在永丰镇古蓬村、官圩镇金林村设立了广演影视学院影视创作基地。

广演学生为德庆贡柑等当地农产品直播带货。学校供图

今年10月,该校还将联合广东省文联、教育厅等多部门共同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电影周,把“宝藏”的德庆文化辐射至更广阔的舞台,让高校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建设成效被更多人看见。

将人才培养搭建在产业链上

“超强续航,超靓音质,大家不要犹豫,赶紧下单。”在德庆龙头企业冠旭电子的直播间,来自广演的大二学生莫漫,正手持冠旭电子最新款产品Cleer ARC 5耳机进行618直播。

广演学生在德庆龙头企业冠旭电子进行产品直播带货。南方+ 刘舜欣 摄

县域产业的发展既是“百千万工程”的核心抓手,也是检验“百千万工程”成效的标尺之一。

在校地联动推动县域产业发展上,广演作出新探索——将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搭建在产业链上,与德庆冠旭电子共同打造了“新型学徒制”培训项目,目前已成功招收60名学生,并联合打造“直播电商高技能培训班”,目前已有电商主播、中控、后期剪辑等专业的17名学生拟入职该企业。

2024年,德庆冠旭电子成为德庆首家产值破10亿元企业。图为广演学生在此进行短视频剪辑等工作。南方+ 刘舜欣 摄

为强化产业发展支撑,该校成立了6个专业技术团队,选派16名教授专家,19支“百千万突击队”参与联县工作,并派遣了3名博士教师加入“双百行动”博士服务站,推动高校人才向基层流动,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此外,广演还围绕德庆本土产业办专业,结合德庆优势产业提升人才培养和本地企业的适配度。“为支持德庆南药产业发展,我们打造了药学专业;针对德庆招商拟引进的低空经济,我们筹备设置无人机等专业,接下来还将围绕风机、化工等主导产业谋划更多新专业的发展。”相关负责人介绍。

智库、人才打造校地共生的“双向奔赴”

今年4月,《“四个三”工作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德庆实践探索》一书的成果座谈会举行。该书籍正由广演团队研究发布,提炼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四个三”工作法,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可复制的德庆方案。

《“四个三”工作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德庆实践探索》一书成果座谈会举行。学校供图

“课题组走遍了德庆13个镇街,深入德庆每个综治中心深度访谈,收集鲜活的一线案例作为成果,并把德庆创新做法提炼为‘四个三’。”广演科技处相关负责人周丽表示。

近来,广演成立了14个课题项目,多次派出规划建设、美学、文旅等方向的专家教授深入官圩镇、武垄镇、永丰镇、悦城镇进行农文旅调研及建言献策,帮助当地打造“文旅+农业+N”新方案。

谈起对德庆的实地调研,杨江勇坦言,“老家的各镇村现在都没走完,但我的足迹已遍布德庆全部镇村。”该校专家通过实地调研,把课题与德庆实际结合,对德庆典型镇村规划建设、景区民宿打造、南药康养基地创建等领域建言献策。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决策咨询,建立专家入库,连线更多高校学者为德庆发展建言献策。”杨江勇说。

在德庆,广演的故事不仅是“一所大学与一座城”的共生传奇,更是高校作为重要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地方“百千万工程”建设的样板:它以教育为支点,以文化为纽带,以产业为落点,成为激活县域经济的青春内生动力。

当艺术学院的墙绘照亮农舍、当非遗工坊的金绣走出海外、当德庆贡柑通过直播间走向全国,这座山区县城的“百千万工程”图景,正因一所大学的扎根而愈发清晰可触。

◎更多阅读

养生又宝藏!山区县建起了一条南药全产业链|百千万看德庆

半马来了,民宿有了,龙母之乡文旅热了|百千万看德庆

南方+记者 刘舜欣

【作者】 刘舜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