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河南洛宁长水派出所社区民警探索出一条“土办法”与“新阵地”相结合的反诈宣传之路

更新时间:2025-07-12 12:20:00  浏览:0

面对辖区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的严峻态势,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公安局长水派出所社区民警探索出一条“土办法”与“新阵地”相结合的反诈宣传之路。他们用最朴实的“脚板警务”,将防骗知识播撒在辖区的每个角落,让“逢会必讲,逢集必宣”的工作模式成为守护群众“钱袋子”的坚实屏障。

应对高发态势:唯有脚步丈量,声音覆盖

今年以来,长水辖区电诈案件发案压力持续增大,新型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如何让反诈意识真正在群众心中扎根?长水派出所社区民警的答案简单却不易:用脚步去覆盖,用声音去渗透。他们摒弃了追求“一招鲜”的幻想,选择了最需要耐心和体力的方式——地毯式宣传与重复性灌输。

“笨”在坚持:无论村组大小,只要有机会,民警的身影就会出现。哪怕只是一个十几人的村民小组会,民警也必定到场,带着最新的案例通报和防范要点,利用会前、会后甚至间隙时间,反复讲解。宣传单页磨损了边角,民警的嗓子也时常沙哑。

“苦”在常态:辖区集市人流密集,各类活动时有举行。社区民警将这些视为宝贵的宣传窗口。他们不再是活动的旁观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喇叭、传单、印着反诈提示的小扇子成了标配。在喧闹的集市,在义诊的现场,在企业安全培训的课堂,反诈宣传被“见缝插针”地植入。“大娘,扇子扇风时也看看上面的提示”……这样的叮嘱,已成为社区民警马皓阳的日常“口头禅”。

“逢会必讲,逢集必宣”:见缝插针的务实选择

辖区乡村分散、人员流动性大,使得集中大规模宣传效果有限。社区民警只能更灵活地“捕捉”人群聚集的时机,将“逢会必讲,逢集必宣”落到实处。

“逢会必讲”:村委开会、党员活动、企业安全培训,甚至是高校组织的“三下乡”义诊……只要得知有人员聚集的活动,社区民警都会主动联系,争取宣讲机会。哪怕只有会议开始前的十分钟,也要把近期高发诈骗类型、关键防范点讲清楚、说明白。他们不是在“锦上添花”,而是在为每一次可能的教育机会“锱铢必较”。

“逢集必宣”:集市是辖区人气的“晴雨表”。民警在摊位旁设立简易的“反诈小喇叭”,循环播放方言版的防骗提醒,让反诈的声音融入市井烟火。义警王高翔穿梭在人群中,逢人便递上传单和宣传品,进行简短而直接的提醒。目标很简单:让反诈知识随着群众的菜篮子一起回家。

效果与挑战:前路漫漫,步履未歇

近一周,长水派出所社区民警依托“逢会必讲、逢集必宣”模式,已开展大小宣讲十余场,直接覆盖群众数百人。通过现场引导,一天内新增加入反诈宣防群的群众也超过两百人。这些数字背后,是民警们用脚底板一步步“跑”出来的接触率。然而,社区民警深知,宣传效果并非立竿见影,案件高发的压力依然沉重。电诈分子的手段不断翻新,部分群众的防骗意识仍有待提高。一次宣讲、一张传单、一次扫码入群,距离真正筑牢全民反诈防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反诈宣传没有终点,也难言‘妙招’。”长水派出所的社区民警程卫卫坦言,“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这份‘笨功夫’持续做下去,把每一次‘见缝插针’的机会都抓住。压降发案是目标,但更现实的,是让我们的声音多一次被听见,让群众的风险少一分。”

反诈宣传永远在路上。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长水社区,民警们又带着新的宣传资料出发了。他们的身影,正成为辖区最安心的“反诈灯塔”。(马皓阳)

【编辑 滢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