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5-13 10:04:00 浏览:0
新重庆-重庆日报 王瑞琳
“现在政府部门的检查是否太重复?企业要花很大的精力和成本来应对。”在重庆九龙坡区的一场政企交流座谈会上,民营企业家李金雨道出了心声。不躲不拖,有事就办。当地随即出台《重庆市九龙坡区涉企事项“无事不扰,有事必到”工作制度(试行)》等文件,特别将每月8日至23日设为“企业无扰日”,严格规范涉企执法检查。
每月16个“无扰日”,给企业留足了空间,也在无形中增强了城市的发展活力。数据显示,2024年九龙坡集聚民营经济市场主体22.7万户、新设民营经济市场主体3.6万户,均居全市第一。这,正是当地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的成果。
一城一地的实践,与顶层设计形成了共鸣。此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扎实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着力根治涉企执法突出问题,完善可执行、可检查、可追溯的执法监督体系。
号令明确,行动跟进。“有没有乱收费、乱检查的情况”“是否存在重复检查、多头检查”……前不久,重庆市璧山区纪委监委驻璧山高新区纪检监察组深入厂房、园区等,倾听企业诉求,及时查处乱象。无论是主动设置“无扰日”,还是走到一线找问题,都是自觉自律的表现。举措各有不同,目的殊途同归——让企业心无旁骛抓生产、搞经营,为地方经济建设注入更大动能。
不过,中央的三令五申与地方的大力跟进,也折射出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行政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性大等问题仍然存在,不仅增加了企业负担,也损害了政府公信力。“乱检查”背后,有时是相关部门职能不清所导致,有时则是个别工作人员把检查异化成“刷存在感”的手段……凡此种种,都为乱象滋生提供了土壤。
困局待解,不容拖延。怎么做?还是以16个“无扰日”为例。无扰,是一种主动“靠边站”的选择,是通过清单化管理明确检查事项、频次和标准,是能减少的都减少、能合并的全合并,将不必要的行政干预降到最低。当然,不越位不等于缺位。当企业出现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相关部门也必须敢亮剑、有作为,督促企业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稳健前行。
姿态摆正,技术赋能。在重庆永川区,“入企扫码+综合查一次”改革已覆盖85项检查事项,各执法单位累计实施“综合查一次”653次,有效减少检查频次20%以上。这,正是以数字化手段提升涉企检查质效的生动缩影。在“放”与“管”之间寻求平衡,“数字”大有可为。加强数据共享,多些“查一次”式机制创新,方能在有作为的基础上善作为、好作为。
正如九龙坡区发改委的刘柏林所言,“企业有困难时我们在身边,企业搞生产时我们在旁边”。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落点就在于这样的日常细节。有道是“企业好,地方才好;企业强,地方才强”,将服务企业发展融入平时,为企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企业定可更好轻装上阵,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增光添彩。
原稿点击:巴渝论坛|每月16个“企业无扰日”带来的启示-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