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物业办公室里“动手” 法官调解让双方“熄火”

更新时间:2025-05-19 17:55:00  浏览:0

法官让双方握手言和

在日常生活中,邻里纠纷、物业矛盾时有发生,如果处理不当,小摩擦可能升级成大冲突。近日,海城市人民法院的年轻法官,运用“审前调解+速裁”方式,成功调解了一起因琐事引发的健康权纠纷案件,以专业和耐心促成双方和解。

原告邹某是海城市某物业有限公司的物业经理。被告王某是海城市某小区业主雇佣的力工。去年10月,王某与邹某因琐事发生矛盾,在该小区的物业办公室王某将邹某殴打。公安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对王某行政拘留五日、并处罚款二百元。邹某受伤后,在医院住院治疗,主张各项经济损失共计2万余元。被告王某对殴打邹某的事实认可,但对原告主张的经济损失有异议,认为费用过高。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莫晶晶深入分析矛盾根源,发现这起纠纷表面上是赔偿金额之争,实则是情绪对立和沟通不畅所致。于是,莫晶晶法官积极开展“审前调解”工作,分别与邹某和王某单独沟通,让被告王某意识到了使用暴力手段发泄情绪的严重危害性,并结合相关规定进行释法明理,让其明白除了行政处罚外,还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对于原告邹某,法官耐心倾听其诉求,同时引导其理性看待赔偿标准。待双方情绪平复后,被告这时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过激行为的错误,但认为原告主张的各项赔偿费用过高,超出其承受范围。法官积极与双方沟通治疗费用问题,努力寻找当事人的利益平衡点,最终促成二人达成调解:被告王某一次性给付原告邹某经济损失1万元。原告亦表示不再因此事向被告主张其他赔偿,双方纠葛一次性了结。

海城市人民法院一方面通过审前调解的柔性化解方式,既减轻了群众诉累,又维护了社会和谐;另一方面,依托速裁程序的快速审理优势,实现了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司法资源配置优化。这种“双轮驱动”的工作模式,不仅提升了司法效率,更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全媒体记者 张玲

相关推荐